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舒乙回忆说:“文学馆和巴老的渊源很深,当初就是他6次写信给中央领导,倡议建立这个文学馆,并且担任了文学馆的名誉馆长。可以说,文学馆是巴老的杰作,没有他就没有这个馆。”
新中国成立以后,巴金是上海文联主席,老舍是北京文联主席,两个人在全国文化艺术界有很高的威望。两个人的个人关系比较好,巴金来北京出席人大或政协会,或者出国在北京中转,老舍都要尽地主之谊,请一些文艺界的朋友和巴金吃饭。舒乙告诉记者,两人在一起的时候,永远是老舍先生滔滔不绝地说,而巴老面带微笑地听,只偶尔对答一两句。在其他场合,巴老也同样不爱说话,舒乙笑称巴老是一位很亲切很和蔼的人,但绝不可能靠巴老来活跃气氛。
这时期,舒乙就与巴金有接触。舒乙坚持认为自己与巴老的交往应该从筹办现代文学馆开始算起,而以前只是父辈间的交往。1984年,已是林科院高级工程师的舒乙从这个位置上彻底“换岗”,被调来中国现代文学馆主持筹备建馆工作。
书包 网 。 想看书来
舒乙:众人称甲的“爱国者导弹”(11)
早在1981年巴金说过:“建立现代文学馆比我写5本、10本创作回忆录都重要。”舒乙说:“巴老多次表示,建立现代文学馆是我这一辈子最后一件大事了。”据了解,在文学馆的筹建过程中,巴金给予了全力支持,他捐了大约25万元的稿费(这在20年前是一笔相当大的数目了),还亲自从自己30多架藏书中挑选了7000多本书,亲自打包,亲自书写地址,分十几次寄给文学馆。不仅自己带头捐钱捐书,巴老还写了几十封信给老友,请大家支持建文学馆。
在1985年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开馆仪式上,巴金呼吁全国的作家都来关心文学馆这一作家的家。由于原来的文学馆场地有限,90高龄的巴老又特意写信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###,表达了选址兴建现代化新馆的愿望。新馆从1996年开始设计,2000年新馆开馆。舒乙说:“巴老才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真正的馆长。文学馆新馆开馆是件大事,但他因年事已高不能前来出席新馆的开馆仪式,这肯定是件遗憾的事情。为此,我们为他专门录制了长达7个小时的文学馆录像片。”
舒乙告诉记者,在巴老心目中,现代文学馆的重要性超乎大家的想象。每次有中央领导同志去看望巴老,巴老可以不谈自己的生活,可以不谈文学创作,但必定会谈到文学馆的事儿,每个领导回京后都会来过问一下文学馆这件“巴老嘱托的”事儿,文学馆也因此得到了方方面面领导的关心。
1991年6月的一个黄昏,当时在文学馆工作的舒乙到苏联参观学习,去了老托尔斯泰的庄园。当时,舒乙看见牧场上鲜花遍地,白色的、粉色的、黄色的、紫色的、红色的小花在草丛中迎着夕阳,特别漂亮。他便很随意地摘了几朵野花,夹在了笔记本里。
回国以后,舒乙发现花干了,颜色一点没有变,只是透明、硬挺,像标本一样。于是,他给巴金寄了几朵,写信告诉巴老,这是托尔斯泰庄园牧场草地上的小花,也许你会喜欢。没想到没过几天,巴金回信说:“我连做梦都想那个地方,我非常感谢你把这些小花寄给我,使我想起了老托尔斯泰。托尔斯泰一生没有达到的人生理想就是言行一致,这正好也是我的追求。我始终以托尔斯泰为榜样,虽然这太难了,但我还是要像他学习。像我这样一个老病人,要打起精神来重新生活,继续前进。”
舒乙没有想到几朵小野花,引发了巴金这么深刻的思考。后来,舒乙注意到巴金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《随想录》,在后半部几次谈到托尔斯泰。“他自己指出要做到言行一致就要说真话,但说真话是何其难也。这是巴老高龄以后重要的思想之一。”
逗号,现代文学馆的馆徽,舒乙发现的,确认的,极其微小,大有内涵。不仅是个标点符号,而且是个精神象征:现代才有的,文学意味的,经常运用的,如歌如舞的,预示未来的,展开遐想的,延续不断的……到了舒乙笔下,它变成为特定思想感情的表达,成为没有文字只有那么一个点儿的语言。
中国现代文学馆集博物馆、图书馆、档案馆、纪念馆、资料研究及文学交流中心的多种功能于一馆,不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丰碑,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宝藏。从文学馆的筹备阶段开始,到1985年旧馆开馆,再到1999年新馆落成、2000年新馆开馆,舒乙一直都是这项工作的实际主持者。为了这座文学宫殿的问世,他茹苦含辛,呕心沥血,贡献了生命中精力最为旺盛的大好时光。那里的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,无不饱含了他的心血和匠心;那里的每一本著作、每一份手稿、每一个雕塑、每一幅壁画,件件都寄托着他的深情。因此,人们赞誉:舒乙“血管里流动的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血液”,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忠诚的守望者。
“把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切文学现象都纳入现代文学馆的视野。”这是舒乙的宏伟抱负。他认为,文学的“敌我分明”的年代已经过去,当年水火不相容的作家现在也可以让作品共聚一堂。他说:“任何一个作家,都可以把他的作品拿到这儿来。文学馆永远有他一席之地。”甚至“包括禁书、不好的书、毒草,我也要把它收起来”,因为这可以使人“从中知道正面的教训、反面的教训”,“这对繁荣文学太有用了”。
txt电子书分享平台
舒乙:众人称甲的“爱国者导弹”(12)
长期以来,一条台湾海峡把中国分成大陆和台湾两边,隔绝了两岸的联系。在舒乙主持下,海峡两岸的文学作品却毫无隔阂、愉快共享着中国现代文学馆这座殿堂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在新馆开张时就设立的“卜少夫文库”。
卜少夫曾经是台湾《中央日报》的主笔,但他也是著名的文化人、出版家、编辑家。他带头把自己所有的藏书都运到北京,捐给文学馆。这些书都是台湾50年来出版的,是大陆没有的,包括北京的国家图书馆也没有。藏书里面有很多签名本,包括蒋介石的签名本。卜少夫把它们捐来,这对研究海峡两岸50年来的关系史太重要了。“卜少夫文库”的设立,在海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,有东南亚的华文媒体评论说:舒乙用现代文学馆“统一”了两岸的现代文学。
一颗巨星陨落了,一面旗帜倒掉了。“朴实无华自我谦称小老头,妙笔生花世人景仰大文豪”,作家李一信书写的一幅挽联,形象地描绘出巴金一生的崇高形象。在舒乙的印象中,巴金是个沉默的人,“他甚至不大爱睁眼,垂着眼,但是内心是一团火,他真的要把自己的心燃烧。他是一个特殊的人,就像他自己所讲的他要把心掏出来,高高地举在头上照亮,让天下的穷人能有个光明的出路,能吃得饱,能有房子住。他愿意为此献身”。
与一个好嗓子结缘的“滴溜溜转”的小男孩“大器晚成”
舒乙的满腹经纶人尽皆知,其倾城之恋鲜为人知。那是1953年暑期,刚满18岁的舒乙准备去苏联留学,正在北京俄语专修学校培训。学校里经常开联欢会,突然有一天,台上冒出了一个小巧玲珑的姑娘———大大的眼睛,两根又黑又粗的大辫子,样子甜甜的,很大方、很可爱,小姑娘唱民歌,嗓子冲,一曲陕北民歌《兰花花》唱得四座皆惊,全场哗然。从此,舒乙知道同学中有这么一个好嗓子、一个会唱“信天游”的小辫子。
不久,正式赴苏联留学。在火车上,同学们又开始表演节目,列车隔着一节一节车厢看不见怎么办,大家想出了一个主意,把节目搬进列车广播室。舒乙的节目是朗诵普希金的诗《一对滴溜溜转的眼睛》,播音室很小,可音响效果极佳。走出录音室的舒乙很得意,同学们纷纷指指点点地议论:这就是那个“滴溜溜转”的小男孩。由此,那个唱《兰花花》的女孩子顺着手指的方向看了舒乙一眼……
后来,他和她被分配到了同一个系同一个专业:林业化学工艺专业。有一天,会唱《兰花花》的姑娘对舒乙说,系里派给她一项任务,教苏联学生唱中国歌,因为回来晚,她一个人走夜路有点儿害怕,想请舒乙陪同,舒乙欣然应允。
7年后,这个姑娘成了舒乙的妻子,她叫于滨。采访那天,我们在舒乙家里见到了这位当年把陕北民歌《兰花花》唱得四座皆惊的于滨,她正忙着用电脑给舒乙录入新作。于滨说,他们有3个媒人:驻苏大使、俄专校长和鹤发童颜的林业化学系主任老尼贝宁。
1961年至1965年,是舒乙夫妇最幸福的时光,新婚燕尔,事业蓬勃。1963年4月又喜得千金。然而,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,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,舒乙作为老舍之子更难幸免。一时间,舒乙也被关了起来,有家不能回,母子难相见,3个姐妹也被发配到天南地北,他亲爱的妻子和女儿也被遣往云南丽江,家破父亡、骨肉离散,舒乙的人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黯淡之中。
舒乙在北京被关押,连上厕所都有几个人随从;于滨在边疆的林场,种树、开荒。整整10年,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舒乙?他说那就是爱情,来自于滨的信任、关爱和支持。每每接到于滨的来信,舒乙都如获至宝,那是他生命的甘露,是活下去的源泉。
令舒乙终生难忘的是1971年的那个夜晚,那是于滨发配后第一次回家探亲,舒乙也被特赦回家。几年没见面了,夫妻相见,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咽。那一次小聚之后,于滨的每一个眼神、每一句话、每一个举动,都铭刻在舒乙的心中,成为他战胜困难、活下去的勇气与力量,在漫长的批判与改造中,于滨是他唯一的精神家园!
舒乙:众人称甲的“爱国者导弹”(13)
对于舒乙的婚姻,老舍也是主张婚姻自主,完全尊重舒乙自己的选择。婚礼那天,他送给舒乙一幅亲笔书写的大条幅,红纸上8个大字:“勤俭持家,健康是福。”下署“老舍”。可惜,后来红卫兵把它撕成了两半,扔在地下乱踩。等他们走后,舒乙从地上将它们捡起来收藏好,保存至今,虽然残破不堪,却是老舍先生留给舒乙的最珍贵的礼物。
2001年5月21日下午4点27分,胡絜青因病在北京和平里医院逝世,终年96岁。胡絜青出生在一个满族普通人家,少年时期就喜爱美术和文学。1931年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,并于同年7月,与相识相恋1年多的作家老舍喜结良缘,从此开始了他们历经坎坷艰辛而又成果丰厚的人生之路。在将临生命尽头的最后时刻,只给子女留下平平淡淡的8个字:“心平气和、随遇而安。”
在胡絜青诞辰100周年之际,由北京市文物局、老舍纪念馆举办的纪念胡絜青诞辰100周年暨画作捐献仪式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行。胡絜青辛勤创作了半个世纪,留下了大量的精美画作,曾在香港、北京举办过个人画展,并出版了画集及百菊图等,遵其遗愿,子女们在母亲这特别的纪念日里把其美术精品捐献给国家,收藏在老舍纪念馆,供世人欣赏研究。
在花甲之年,舒乙才开始画画,没有师从任何画派,没有学过技法,而是从感情出发,从生活出发,用自己的方法画画。他的画风颇为独特,画中典型的意境是“一湾碧水,一片黄叶,一抹惆怅,一腔呆情”。“很多人问我,为什么60岁才开始学画画,但我的朋友朱德群先生得知我60岁开始学画画却拍手叫道:‘这就对了!’。原来,他们很反对现在一些父母的做法,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去学画画,他认为学美术必须是‘老头’,因为有了生活文化的积淀后,才能画出好的作品,而小孩子学画画,只能学习到技巧,容易沦为画匠而不是画家。他因为找到我这个印证的例子,非常兴奋。”
“我真正开始当回事儿似的作画其实缘于我爱人。10年前,原本在北京林业大学当教授的她退休了,开始在老年大学学画,我常在一边看着指手划脚,有时干脆代为捉刀。有时我就自己画一张,这样就又开始画画,且越画越上瘾。”舒乙自言所画无法归类,既非山水、也非写意更非工笔,是从生活中来的艺术想像。
“成为美术家有两条路,一条是学习技巧技法,训练自己的光线构图,最后成为画家;另一条路线是凭个人的感觉感悟,从生活的启迪中走进绘画。我走的是后一条路线。”舒乙认为,其实很多大画家也是走第二条路的,像“扬州八怪”的金农其实也是老来时才开始作画,画出了自己独特的意境;凡高也没有经过专门的技巧训练,但他成了画界的一代宗师。
谈到绘画,舒乙说,尽管母亲胡絜青是师从齐白石、于非闇两位大师的国画家,但他认为父亲对自己在画画方面的影响要更大一些,相反并没从技法上受母亲一点影响。父母的家庭熏陶对舒乙来说是迥然不同的———父亲从来不会告诉舒乙应该如何如何,而是以身作则;而母亲则告诉他应该如何如何,不该如何如何。
舒乙和母亲的感情甚好,在他60岁爱上绘画之后,每有得意的佳作必与母亲分享。有一天,画完意趣盎然的《小猫爪》,舒乙兴高采烈地把作品送到母亲面前,问道:“这是什么?”母亲看了看,回答是:“不知道。”纳闷的舒乙再次问了一遍,母亲看完后答了一个字:“好。”原来母亲已经肯定了这幅作品,讲起这段往事,舒乙一脸得意的笑容。
“老舍先生不懂画,但评画却一流,他的鉴赏力极佳,常对着一张字画品头论足。我从中就平白无故地知道了许多艺术标准。而我母亲则日日作画写字,她收藏的许多书画图册我都看过。母亲又会写意,也会工笔,她有一个独门‘菊花’。国画的题材本来很窄的,但她有很多发展。”谈到个人的心得,舒乙说,“从我个人来看,我能画画要得益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。我觉得画画的人要有一双特殊的眼睛,这双眼睛能从平凡中发现生活情趣,这种情趣先感动了自己,经过长期思考后选出一个奇特的角度来表现。”他认为,无新意的画不是好画,画画是传递新的东西、新的意思、新的情感。“换一双眼睛,什么都能成画。画画让我发现了普通人看不见的美丽和有意思的东西。”
舒乙:众人称甲的“爱国者导弹”(14)
舒乙的《西北的田》、《窗前小草依旧》、《卢森堡公园》、《小猫爪》、《老爷树》等作品,无论是在国内,还是在国外展览时,都受到了高度的评价。他的画作题材广泛,色彩鲜艳,贴近现实,文学性浓郁,常常有奇思妙想和非理性的表现,突出表达生活中强烈的感受和新鲜的意思,美术界权威人士称舒乙的画非常有“笔墨情趣”。舒乙指着一幅题为《窗前小草依旧绿》的画作告诉记者,在每天都经过的一片砖地中,突然有一天为砖缝儿长出的小草而感动,产生了创作冲动,画出了这幅充满生机的作品。舒乙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严肃求新的创作观与老舍先生一脉相承。
他归纳自己作画心得———就像鲁迅先生创作阿Q形象一样。先是“静观默察”,在生活中观察;之后“烂熟于心”,对观察到的东西印象非常?
两年前,僵尸面瘫男左莫被无空山掌门捡回了门派,失去记忆的他过着忙碌却充实的生活,一心想要赚晶石,一直在灵植上下苦功,终于如愿成为灵植夫,从不受待见的外门弟子跻身成为炙手可热的内门弟子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左...
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,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...
一个现代人,来到了古代,哇噻,美女如云呀,一个一个都要到手,战争阴谋铁血一揽众美,逍遥自来快乐似神仙本书集铁血与情感于一身为三国类中佳品。...
张湖畔,张三丰最出色的弟子,百年进入元婴期境界的修真奇才。他是张三丰飞升后张三丰所有仙器,灵药,甚至玄武大帝修炼仙境的唯一继承者,也是武当派最高者。在张三丰飞升后,奉师命下山修行。大学生,酒吧服务员,普通工人不同的身份,不同的生活,总是有丰富多彩的人生,不同的遭遇,动人的感情,总是让人沉醉不已。武林高手...
一个一无是处的,被认为是废物和白痴家伙,把灵魂卖给了恶魔,能换取到什么?美色?力量?财富?权力? 颠覆这世界的所有规则吧,让我们遵寻着恶魔的轨迹 ...
魔族强势,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,六大圣殿崛起,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。一名少年,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,奇迹诡计,不断在他身上上演。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,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...